查看原文
其他

再论王宝强离婚,我们该不该关注——答桑媛女士质疑

张心柯 艺术学人 2018-10-05
灵魂 ▍此岸·彼岸  无文艺,不人生Finding my soul 文艺人生  

人生,是一段不那么长的旅程。

悲欣交集,才是真实的生活。

文而化之,艺而游之。

但愿在这里,

你我,都能找回自己最虔诚的灵魂。




点击作者或文章名 查看:

张心柯:《王宝强离婚,我们该不该关注》

桑媛:《与张心柯商榷:关于王宝强离婚事件的思考》



再论王宝强离婚,我们该不该关注?

               ——答桑媛女士质疑


作者:张心柯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作者)


拙文《王宝强离婚,我们该不该关注?》在微信公众号“学术中国”(WeChat ID:xueshuzhongguo) 发表后,引起广泛关注,几个小时阅读量已经超过十万。相信会有很多朋友认同我的观点,当然也肯定有很多朋友与我的观点不同,不管怎样,通过对一个文化现象的思考、讨论乃至争鸣,我们会对这个文化现象有更深的认识。

在此,我也非常感谢桑媛女士对我的文章《王宝强离婚,我们该不该关注?》的关注以及批评和指正,我也非常欢迎有更多的朋友能与我在学术上进行交流和沟通,因为只有通过讨论,我们才能明白别人是如何看待同一件事的——知彼;同时还可以在讨论的过程中反思,从而对自己的观点更明确、更坚定——知己

下面,我就从六个方面来回答桑媛在其文章与张心柯学长商榷:关于王宝强离婚事件的思考(以下简称《思考》)中对我的文章《王宝强离婚,我们该不该关注?》(以下简称《关注》)所提出的一些质疑。

 

 

第一,《关注》一文的写作目的要弄清


或许《关注》的题目容易让读者误解为:必须要关注王宝强离婚这件事。其实不然,《关注》的写作目的是为关注王宝强离婚这件事的人提供辩护。因为我在一些地方看到这样的言论:“王宝强离婚又不关我们的事,与自己无关,关注这件事是没有意义的。”为此,我才写了《关注》,并从两个角度证明关注王宝强离婚这件事是有价值和有意义的:一,社会文化生活可以作为思考研究的素材;二,关注娱乐文化现象的价值(从普通百姓和研究者两个层面进行论述)。所以,文章并没有说所有人一定要关注这件事,更没有说不关注这件事就是自私的小农经济心理。也就是说,对于王宝强离婚这件事,我们可以关注,也可以不关注,这是我们选择的权利。同时,如果说不关注它是一个人的权利,那么关注它也是一个人的权利。如果说,就是因为自己不关注它而说它是没有价值、没有意义的,那么这应该就是对关注它的人的权利的侵犯。试想,如果张三说李四做的事没有意义、没有价值,算不算是张三对李四的否定呢?《关注》就是在为李四所做的事提供辩护,仅此而已,并非强迫所有人一定要去关注。所以,桑媛《思考》这篇文章中的以下质疑是无效的

 

“那么人们一定要关注这种娱乐新闻吗?不关注,或者觉得无意义就是‘自私的小农经济心理’吗?”

“如果马云不关注这个事件,觉得没有意义,那么也觉得他是‘小农经济心理’吗……”

 

 

第二,关于“自私的小农经济心理”


桑媛在《思考》一文中对此问题提出的质疑是:

(1)“不关注‘明星离婚事件’与‘自私’和‘小农经济心理’有什么关系呢?”

(2)小农经济心理是自私的吗?

 

对于第一个质疑,我的回答是:不关注明星离婚事件确实与自私的小农经济心理没有关系。但我在《关注》中并没有说它们之间有关系。我所要表达的意思是:“如果仅仅是因为一件事与自己无关,所以就不去关注它,这才是自私的小农经济心理”。也就是说,去不去关注一件事的标准是“是不是与自己有关”,这种凡事都以自我利益为最高标准的心态不是自私,难道还是大公无私吗?大白天教室里的灯开着就开着吧,反正我又不交电费;水管里的水流着就流着吧,反正我不用交水费;学生不好好学就不好好学吧,反正这些学生又不是自己的孩子……另外,我所说的“自私的小农经济心理”是有前提的,就是“认为这件事与自己无关,所以关注也没有意义”,而不是说“只要不关注它,就是自私”,这二者显然是不同的。所以,桑媛不能只看我的结论,还要看我得出这一结论的前提和范围




对于第二个问题,虽然我的回答不是肯定的,但原因就是这本身就是一个不能肯定或否定的问题。小农经济是自私的吗?我要指出的是,我所说的是自私是心理,而不是小农经济,即是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对人的心理形成的一种影响。桑媛在《思考》中对中国小农经济进行了一番赞美:

 

在中国封建社会长达两千多年都是小农经济,但是古人生活的时代民风淳朴,教化有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非常和谐友善,相互关爱,因此中国形成典型的人情社会。这至少说明小农经济与自私并没有直接相关

 

《思考》似乎十分怀念中国古代小农经济下的淳朴民风以及和谐友善的社会状态,但这也仅仅是理想主义者对一种乌托邦式的桃花源的幻想。从正面角度讲,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具有分散性、以家庭为单位、自给自足、规模小等特点和弊端,这种生产模式适应的正是封建统治。封建统治者将农民封闭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这种生产模式造成了农民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只顾个人、不顾他人的自私、目光短浅的弊端,当然并非所有农民都这样,但一些农民存在这样的缺陷是肯定的。另外,固然古人生活淳朴,关系和谐,但这不代表农村就不存在矛盾与愚昧,很多小说都曾揭露农村的封建遗毒。我们不能只看和谐而目无矛盾。从反面角度讲,倘若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果真那么美好,那么我现在所进行的现代化建设是不是没有必要、甚至是一种倒退了呢?

 

 

第三,对于娱乐文化“真”的纠结


桑媛《思考》指出,“公众作为外围人群,并不知道这件事情真实的面目”,这是很多人所纠结的一个问题,既然连真假都不能肯定,关注它有什么意义呢?

 

首先,我认为这是一个态度和方法的问题。如果你就是认为它是虚假的,是毫无意义的,那我也没有办法。从方法上讲,对于一个事件的真假的研究与对于这个事件背后的意义的研究,是两种不同的研究思路。比如,对于《红楼梦》的研究,有些学者就喜欢实证,将小说中的人物与历史上的人物相匹配,这当然是一种研究方法。但还有学者并不关心小说里面主人公的真实或虚假,也不关心小说后四十回是不是高鹗续写的,而是就小说研究小说本身。同理,对于《诗经》的解读,前一种方法可以说是“以史读诗”,看到的是“后妃之德”;后一种方法可以说是“以诗读诗”,看到的仅仅是诗歌本身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其次,说到真假,有没有绝对的真呢?《红楼梦》真吗?《西游记》真吗?这些当然是艺术真实,而非科学真实。真善美固然是人类活动中追求的最高目标,但不同领域所追求的主要目标是不同的。自然科学对应着认识论,所以求真是其主要目标;人文社科则对应的是价值论,求善求美是其主要目标。这并非说真善美要分裂,而是说在人类具体的活动中有主要矛盾次要矛盾之分,有些活动的主要矛盾是求真,而有些活动的主要矛盾是求善、求美。《关注》从学术的角度指出,研究一个不一定是真的文化现象的价值,我关注的不是文化现象的真或假,而是这个文化现象背后的意义。我把这个文化现象当作我研究的前提,作为一个语境,而不是泛泛之谈。


 

 

第四,对娱乐功能价值的贬低


“茶余饭后的谈资可以算作意义吗?你需要在理解一下‘意义’的含义了。”

“娱乐事件并不能给普通人带来他们所需要的价值。”

除了闲聊,而闲聊又有什么意义?肤浅的快乐也只是一笑而过。”

 

上述言语透露出《思考》对大众文化以及娱乐文化的娱乐功能的轻视。我在《关注》中明确指出: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娱乐文化的价值有两个,其一是娱乐价值,其二是通过反思影响深层思想。当然,第一个价值是最轻松的,是大多数人都可以实现的,第二个则由于对人的知识阅历等有一些要求,所以是少数人可以实现的。实际上,这也可以让我们联想到接受美学中“期待视野”,也就是说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所拥有的期待阈限值是不同的。


桑媛显然是贬低第一个功能即娱乐价值的——“茶余饭后的谈资可以算作意义吗?”——我想提出这种质疑的人一定是非常高冷的,或者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人的一生并不是很长,它是由许多活动共同组成的,包括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也绝不能排除那些无聊、琐碎的时光。如果认为自己生活中的无聊时光是没有意义的,试想如果一个人排除了所谓的没有意义的无聊的生活经历,他的人生还完整吗?一个人的婴儿时期肯定是无聊的,整天由吃喝拉撒睡组成,难道这是没有意义的吗?而且医学专家也已指出偶尔发呆有利于人的健康,所以偶尔无聊发发呆对于人也是有意义的。大多数普通老百姓都是上班族,本来上了一天班已经很累了,茶余饭后的谈资不是生活中的调味剂吗?如果你非要让普通老百姓像哲学家一样每天下班后还思考深刻的人生问题,这岂不是太残忍了吗?所以说,娱乐事件可以给普通人带来他们所需要的价值——娱乐


如果非要否认娱乐也是一种价值、一种意义,认为“肤浅的快乐不是真正的快乐”,那么这显然是精英文化的霸权主义在作祟。这种精英霸权主义认为,只有高雅的、深刻的、永恒的、独创的、统一的事物才是有价值和有意义的,而像大众文化这种通俗的、肤浅的、短暂的、模仿的、拼凑的文化形式是没有价值和意义的。固然,我也认为大众文化有其弊端,比如冲动、不理智、盲目等,但大众文化也不是一无是处,比如它的平等性、民主性、包容性等就是精英文化所欠缺的。这种以精英文化来贬斥大众文化的思想不仅是一种霸权主义,还是一种现代性思想范式——喜欢条分缕析、泾渭分明,强调界限的重要性,强调对立性等。而正如我在《关注》中指出的,“从后现代文化的包容性角度出发,认为不论是肤浅的、短暂的快乐,还是深刻的、恒久的快乐都是快乐,这两种快乐不应该被人为地对立隔绝起来而厚此薄彼或者肯定一方而否定另一方,应该把两种快乐联系起来,发掘它们各自的价值。”也就是说,我更赞赏的是后现代性思想范式——强调包容性,平等性,模糊界限(不是没有界限)等。

 

 

 

第五,关于“网络语言暴力”


外围人群发出冲动的留言和讨论,让一个普通的女人遭受这样的语言暴力是极其残忍的。”像《思考》这种批判语言暴力的文章也是非常多的,似乎在这些评论家眼里这些语言暴力是极其不文明、极其残忍的,这些暴力语言像利剑一样刺向“挨骂者”的心脏。毫无疑问,网络语言暴力并不是一件文明的现象,是不应该提倡的,也是值得批判的。


但我们回到具体的语境当中,在这里,王宝强的妻子马蓉是“一个普通的女人”吗?显然不是,她是娱乐圈里的人物,是明星的妻子,也算是公众人物,正如一篇文章中所指出的那样,“马蓉对于批评有一定的容忍义务”,“马蓉作为‘公众人物’,其名誉权是受到扣减的。因为作为公众人物,本来就有义务接受公众的点评,哪怕其中很多并不友好,公众人物也正是在这种点评中获得名声和人气。”(《王宝强侵犯马蓉的隐私权和名誉权了吗》凤凰评论),这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我们要想想网络语言暴力对明星造成的危害到底有多大。很多评论家口口声声讨伐网络语言暴力,好像网络语言暴力是非常致命的杀伤武器一样。可是回过头来看,有多少明星是因为网络语言暴力而吃不好、睡不好、甚至死亡的呢?就像之前的张柏芝和陈冠希事件,网友什么脏话都说了,可能明星处在风口浪尖时会难过一下、流点泪,但明星们终究不把网友的言论当回事,不然该有多少明星会因为网友留言而抑郁身亡呢?所以,网络语言暴力的危害——这里特指对娱乐圈明星的危害,往往是评论家一厢情愿地夸大的。殊不知,张柏芝、陈冠希如今各自爱情幸福、生活快乐着呢!

 


第六,杞人忧天的叹息与知识分子的沉默


桑媛在《思考》一文中以忧国忧民的姿态说道:“当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群众都来关心和讨论一个明星的家丑事件,不去关心更积极的事情,不去关心与社会民生更相关的事件,不去关心更多的公益,那么这个国民的心理是不是非常扭曲呢”对于这种担忧固然是好的,但它又难道不是杞人忧天吗?所有的人都去关注娱乐新闻,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是作者自己制造了一种看似误国误民但又不可能实现的情境。再一次重申,《关注》一文并不是要所有人都必须去关注王宝强离婚事件,而是说可以关注,也可以不关注,同时,关注它也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思考》一文在最后指出:

明智的人是才不会冲动的参与到这无聊的娱乐狂欢中。觉得无意义,并不是一种自私,越沉默,反而是一种智慧。不掉入娱乐的无聊的,不助长不明真相的语言暴力,不当看似有脑子的写段子的看客,这才是看起来愚钝的人觉得无意义背后但一种大智。

乍一看这段话是不是似曾相识?对了,这句话与老子的“大音希声”“大智若愚”有异曲同工之妙,包括上述《思考》对小农经济社会生活的向往,也可以让我们联想到老子的“小国寡民”的理想生活。的确,觉得无意义,不是一种自私。我所说的自私,是因为觉得这件事与自己无关,所以才认为它没有意义。沉默,就肯定是一种智慧吗?鲁迅在《纪念刘和珍君》中有一句名言:“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可见,连鲁迅也是“辩证”地看待沉默的,沉默的结果有两种:要么爆发,要么灭亡。所以,沉默不一定就是智慧啊。老子的大音希声、大智若愚以及大象无形,并非是简单的无声、若愚、无形,而是一种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类似于苏轼的“灿烂至极,归于平淡。”对于一种文化现象,能理性发声的往往是知识分子,如果知识分子都保持沉默,这个社会该的希望何在?知识分子有选择沉默的权利,同时也有选择发声的权利。如果说沉默是一种智慧,那它在另一个层面又何尝不是一种自保与退缩呢?如果说发声是不明智的,那它在另一个层面又何尝不是一种无畏、责任与担当呢?

 

另外,有人或许会认为抓住热点写段子有投机取巧之嫌。但从积极的角度看,能够敏锐捕捉时事并对其进行独立的思考,这种对社会生活的敏感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难道不是一位优秀的学者所应当具备的素质吗?我个人曾经以一句话作为自己所追求的生活方式:“从生活中发现哲学、发现美”。如果说哲学强调的是一种理性,那么美就是强调的身体感受的敏感性和丰富性。生活不仅仅是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也同样是各种哲理的广阔渊薮。

 


最后,通过分析和对比《关注》和《思考》两文,可以发现以下逻辑线索:


1,《思考》对《关注》中的一些观念的前提范围的忽视。(对应上文 一、二)

2,《思考》对认识论与价值论之区别的混淆或等同。(对应上文 三)

3,《思考》是以现代性思想模式、精英文化霸权主义来否定后现代性思想模式与大众文化。(对应上文 四)

4,《思考》夸大了某些行为的后果、自制了一些假想悲剧。(对应上文 五、六)




作者:张心柯。邮箱:nijixinke@163.com

来源:原创,文艺人生 (WeChat ID :Wenyi_rensheng)


点击作者或文章名 查看:

张心柯:《王宝强离婚,我们该不该关注》

桑媛:《与张心柯商榷:关于王宝强离婚事件的思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